江西贛州慧聰兒童康復訓練中心
時間:2021-09-29 09:55來源:未知 作者:admin 點擊:次
江西贛州慧聰兒童康復訓練中心是一所為孤獨癥、腦癱、智障等心智發(fā)育障礙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兒童教育訓練和家長康復教育知識、技術轉移培訓的非營利組織。
讓失群的孤雁找到回家的路——江西贛州慧聰兒童康復訓練中心簡介


江西贛州慧聰兒童康復訓練中心是一所為孤獨癥、腦癱、智障等心智發(fā)育障礙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兒童教育訓練和家長康復教育知識、技術轉移培訓的非營利組織。成立于2003年7月,由幾位特殊兒童母親創(chuàng)辦。
一、創(chuàng)辦宗旨
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獲得科學、全面的教育訓練,盡早發(fā)揮其潛在智能;
幫助家長了解兒童心理知識和掌握正確的教育訓練方法;
倡導社會、學校對這一部分兒童給予客觀評價和接納。
二、創(chuàng)辦背景
1、2001年3月—2002年12月,創(chuàng)辦人帶孩子前往北京、上海、武漢、廣州等地進行診斷、治療和訓練;參加孤獨癥家長與師資培訓;購買專業(yè)書籍自學自教,開展家庭內部訓練,孩子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。
2、2002年12月—2003年6月,購置感統(tǒng)器材和專業(yè)教具學具,開展家庭互助式訓練,訓練模式為個別教學加感統(tǒng)訓練。孩子們在康復的關鍵期得到了持續(xù)及時的訓練矯治。期間得到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、北京海淀培智學校教師的專業(yè)指導,康復教育的理論實踐均獲得很大提高。
3、2003年7月,成立江西省第一家孤獨癥專業(yè)訓練機構——江西贛州慧聰兒童康復訓練中心,接收以孤獨癥為主的各種精神發(fā)育障礙兒童進行康復訓練。
4、2003年7月,建立康復中心網站(http://www.jxgdz.org.cn),將專業(yè)信息傳遞給社會和需要幫助的家庭。
5、2003年7月,牽頭成立江西省孤獨癥兒童家長聯誼會,家長聯誼會的目的:加強信息溝通,交流訓練經驗,進行資源共享,樹立康復信心,促進心理健康,提高公眾認識。
三、發(fā)展現狀
(一)教育訓練基本條件
1、場地設施情況:在市、區(qū)殘聯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中心已初具規(guī)模,從六年前初期的300平方米場地,到現在的600平方米教學活動場地,教室配備冷暖空調,為孩子和家長提供了較為舒適寬敞的訓練環(huán)境。
2、專業(yè)師資情況:中心現設有教學部、發(fā)展部、研究部、行政部、財務部、家長委員會,其中教學部是中心的主要部門。中心現有員工20名,其中專職教師14名,教研管理人員4名(含兼職),后勤人員2名。師生配備比是專職教師:受訓兒童=1:3。專職教師均取得師范教育大專以上學歷。中心采取內部上崗培訓、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到中心培訓及參加外地專業(yè)機構培訓相結合的方法,對每一位員工都進行嚴格規(guī)范的特教培訓。教師平均年齡27歲,是一支富有愛心、勇于奉獻、團結協作、銳意進取的年輕團隊。
3、課程設置情況:為了促進特殊兒童的全面發(fā)展,提高社會適應性,針對兒童認知、語言、溝通、體能、生活自理等方面的特點,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(IEP)。課程內容豐富,包括個別教學課、主題教學課、感統(tǒng)運動課、認知運用課、精細美勞課、電腦輔助教學課、音樂課、游戲課、晨運課、生活技能課、個人工作系統(tǒng)課等,并開設了具有特色的融合教育課程。并專門針對腦癱兒童開設了功能康復課和語言認知課,針對語言發(fā)育遲緩兒童開設了語訓課,針對多動癥、學習困難等兒童,開設了感統(tǒng)訓練課和學習潛能開發(fā)課程。
(二)教育訓練特點
1、教育訓練模式:以個別化教育計劃和融合互動相結合。每周半天融合互動,去普通幼兒園進行融合教學或去戶外開展小區(qū)融合活動,為心智障礙兒童回歸主流社會創(chuàng)造前提條件。
2、教育訓練方法:中心采用應用行為分析療法(ABA)和結構化教學法(TEACCH),并結合自然情景教學法,游戲療法,感覺統(tǒng)合訓練,語言訓練,社會溝通技能學習等,全面促進受訓兒童的能力提高和行為改善。同時借鑒臺灣林麗英的弱智兒童教育課程大綱,使心智障礙兒童的教育訓練走向長期持續(xù)。
3、教育訓練目標:兒童密集型訓練與家長定期培訓相結合。中心最初開展三月一期的訓練班,后調整為以春夏秋全年三季的學期班,一方面對心智障礙兒童進行密集型強化訓練,以使孩子在短期內建立起正確的學習、生活的行為模式,另一方面滿足學前兒童特殊教育的長期需求,保證教學的系統(tǒng)化和層次性。每兩
周舉行一次家長培訓或交流會,幫助家長掌握更多專業(yè)的康復訓練知識和技巧,教會家長如何進行心態(tài)調適,取得社會支持。
4、教育訓練體系:系統(tǒng)管理與特色服務相結合。受訓兒童從進入中心起,均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(IEP)。需經評估、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、每日教學實施記錄、學期IEP總結,及返鄉(xiāng)后跟蹤指導并回饋這一系統(tǒng)程序化過程;根據兒童心理教育評估(C-PEP)的結果建立受訓兒童檔案,入訓和離訓時均要召開個別化教育計劃會議,嚴格實行教師個案管理負責制。
5、專業(yè)支持研究:專家理論指導與社會實踐研究相結合。中山大學少兒衛(wèi)生教研室、中山三院兒童發(fā)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,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張俊芝副教授、北京海淀培智中心學校李滿中學高級教師、江西省兒童醫(yī)院神經科等為中心長期專業(yè)技術顧問,指導中心開展教學與研究;中心是廣東省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的協作單位,北京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的會員單位,得到重慶江津向陽兒童發(fā)展中心創(chuàng)辦人臺灣特教專家方武和李寶珍老師的專業(yè)指導;得到當地贛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的理論指導,是該學院的專業(yè)實踐教學基地,教育學、心理學專業(yè)大學生定期來中心從事專業(yè)實踐、調查研究活動,協助特殊教育研究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。
(責任編輯:admin)
頂一下
(1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上一篇:沒有了
- 下一篇:武寧星驕陽兒童智力成長中心
- 發(fā)表評論
-
- 最新評論 進入詳細評論頁>>